训练要领
过量的训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取得了比预期成绩要好的队伍回到家非常的兴奋,然后做大量的训练,然后却在下一个赛事上面完全没有了能量,他们在那次的赛事上面完全找不到感觉。很多队伍因为队员要上学或者工作的原因让人有种他们做为一支队伍整体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的感觉,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永远不能。事实上在CS里就训练而言是有着可行的方法的,当然相对于每一个队伍来说各自的目标都不相同,这很正常,但是通用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对你们的训练进行分析,看看在你们的训练当中有多少起了效果。这样你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训练是有益的。记住你们训练程度下降的时候,也记住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犯低级的错误以及出现交流问题的时候。除去一天接一天的纯粹训练,这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在开始的前三天你也许还感觉到每天训练6个小时还不错,但是迟早你会对这个感到厌恶的。
态度问题
当一支队伍在大赛上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态度似乎就要变得骄傲了。一支正在士气头上的队伍会不把任何对手放在眼里,他们在一次赛事上的胜利开始让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膨胀,他们开始拒绝接受输给自认为不和他们在同一水平上对手的事实。这不仅仅对他们有害,也开始让他们的队伍思考——“啊,我们能够在线下赛事上面轻松击败他们,所以这个失败代表不了什么”。过去只是对预测未来的一个指示剂,但是只有傻子才会把过去完全地等价于现在。很多队伍都会进步,你的队伍也许会退步,因此当你没有对你们表现的下滑和对手表现的进步做好准备的时候,你就会走到死路当中去,而不经过对自己态度的认真调整,你是不会出来的。
训练的质量
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节奏太快了,以至于让人们经常去考虑事情的量而不是质。和一个普通对手每天6个小时的训练是不同于和一个强队每天2个小时的训练的,这也没必要说是更好与更糟的不同。再看看开头的这个陈述叙述,你可能会认为这个带有欺骗性。有时候的确需要和一些队伍一起训练,而这些队伍可能比你们的水平要稍微的低一些。这种训练的关键就是要知道为了进步怎么去做不同的训练。现在给你列出一个现实问题来思考一下:目前全世界最为出色的Quake 4选手应该是来自瑞典的toxic,他在训练的时候偏向于和中水平级别的人一起训练,这样他就能在训练的时候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心理方面了,同时再去尝试不同的战术。他已经拥有了出众的技术以及瞄准天赋,这也是让他成为一名顶级选手的资本,所以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他的需要,而结果就是当各种大型赛事来临的时候他总是能够登顶。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在第一段当中提到的训练量,瑞典排名第二的Quake选手Ztrider训练的时候避免经常性的训练。他只是偶尔进行一下训练,在他知道了自己将会参加的赛事之后,参赛之前他会拿出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去进行训练。
以上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都能够产生效果,原因就是他们都知道每名选手所在的水平级别以及和谁一起训练,然后再把训练找准方向,所以他们也就不会去浪费时间了。这两种方法在CS当中也同样适用,因为在美国那些顶级强队经常会和CAL-i级别以下的队伍进行训练,而他们在线下赛事上面毫无疑问可以消灭掉这些对手,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最适合他们训练的方法。Ztrider的方法和连续赢得三次冠军的老NiP是一样的(CPL伦敦站,CPL柏林站以及2001年冬季CPL),他们是开始使用集训制的第一批队伍,这个方法在现在非常流行。他们需要的时候就在网上和一些队伍训练一下,然后再定个时间在线下和一些他们非常了解的队伍进行训练,在这个时候,他们便开始很认真的运用新战术以及强化他们的配合。然而目前这种集训不是很流行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样会泄露他们的战术。
当然不可能对每个队伍都能够给出一个非常合适的训练指南,即使当你想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好ping值的瑞典时,每个队伍也都需要去估计一下自己还需要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而同时为了适应这些要作出必要的调整。下次当你还在墨守成规的时候,想想这里所说的东西,看看它对你的帮助会有多大。